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考试题库 >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01-试题(文字版)

来源:考德上公培   发布时间:2016-02-19 考德上公培考德上公培V 考德上公培V 微博

一.给定材料

1.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经济合作、普遍意义上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在每一个家庭里,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体现家庭的素养。劝人行善积德,力行勤俭有为。积极向上的家规祖训,渗进我们的文化,影响着社会风气。中央电视台新春走基层特别节目围绕“家风是什么”对国人进行采访,人们有以下种种回答:①一位天津市民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现在我的儿媳妇已经把家庭整个主持起来了,我退休以后家务事儿也不用管了,这就是尊老爱幼。”②一位西安的面条摊老板说:“朴实一点,厚道一点,做人要实在一些,天上不会掉馅饼砸到我头上的。”③一位小企业主杜先生说:“吃亏是福,也就是说我不去占有别人的东西,我不去贪,不起这种贪念,我不停在付出,我并没要求什么回报,但是最终大家都会觉得你这人很好,大家都会给你好的回馈,那吃亏就是福了。”④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说:“我母亲是农村人,没文化,我在家排名是老三,她说小三儿,我跟你说,走到外边 干活你就好好干活,走到工地你别偷人家东西,树要皮,人要脸,咱做人要做好人,别叫人家看不起。”⑤一位赴阿尔及利亚的援建工人说:“老老实实做人,本本分分做事。”⑥一位在迪拜的中国游客说:“我们家里还是觉得一个是善良,还有一个不要贪小便宜。即便我带儿子出来,一路上也给他说,你出来代表的是我们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我说千万不能贪小便宜,不要让外国人看不起我们,如果你从小这个概念不强的话,长大了以后,小财你都慢慢贪,手就散了,然后各方面再收手的话可能就不容易了。”⑦一位北京市民说:“现在我对儿子说,不管你干什么工作,不能贪心。公家的东西,那再多那是公家的。咱们个人,咱自己挣钱以后再去买什么东西,这属于咱自己的,你要是如果有贪心了,好多事你都会出问题了。”

2.面对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一位重庆的小朋友说:“家风就是每个星期天要被爸爸揍一顿。”这回答虽然让人忍俊不禁,但细想不得不承认这个小朋友抓住了问题的要领:家风,有关家庭教育,有关传承。家庭教育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的教育。其目标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全面得到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

子女就像风筝一样飘向远方,家风就是故乡的那根线。家风又指门风,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辛弃疾《水调歌头·题永丰杨少游提点一枝堂》词:“一葛一裘经岁,一钵一瓶终日,老子旧家风。”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这样写道:“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家庭教给人生第一课,树立好家风,代代都受益。”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说:“过去给儿子找媳妇,给女儿找婆家的时候,都会了解一下这个家庭的家风,家风好代表这个家庭出生的人人品好,受的教育好。我想,我们中国大多数的家庭实际上是受中国儒家文化所熏陶的,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家风也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我们家的家风和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家风差不多,我们家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重视文化,就是说勤学上进,与人为善。”著名作家冯骥才说:“很多年轻人讲,爸爸说不能坑人、不能骗人,宁愿自己吃一点亏,这说明传统文化的根还在百姓心里。关键是怎么把传统文化在人们血液里的正能量发挥出来,由家庭带到社会,由社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东西再回到家庭。”


3.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换一句话说,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形成家庭的公众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也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现代社会进入“小家庭时代”,重议“家风”其实更像是一次对公序良俗的温故知新。学者张颐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现代社会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一方面加速了人口流动,另一方面也瓦解了传统的家族,“家风”影响明显弱化。但家风即传统家庭教育,大致可分为三方面:传承价值观、与价值观相关的伦理观与道德观、实现这些价值观的基本方法与规矩。简单分析不难发现,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即便从最为微弱的“家风”影响看,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打下根基、性格品格形成、为人处事方式等层面,潜移默化甚至可以说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抹煞的。而所有这些,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起,影响着每个人从家庭角色到社会角色的转换;影响到个人素质、个人品质等层面,以及对传统价值尤其是公序良俗的恪守程度。因为不管是家风的传承还是传统的继承,都需要长期的坚守更需要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族群,付出长久而笃定的努力。而且“家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家风是无形的。如果中央电视台能够趁热打铁,继续制作播放一些和民风、行业之风有关的节目,对传递思想正能量大有益处。


4.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是中国科技界赫赫有名、德才兼备的“三钱”。有研究者曾探寻过“三钱”的成才奥秘,除了大学教育、爱国热情、科学探索精神等因素外,“三钱”同出于江浙一带的名门望族钱氏家族。家族教育传统的源远流长,吴越一带江南地方文化的兴盛,都是孕育“大师”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江浙一带,钱氏是一个颇有声望的大家族,自吴越王钱谬(852年~962年)以来家族就有族谱。自钱王始,钱氏精英不断涌现,近代以来更是子孙鼎盛。曾有一个绕口令来形容这个时期的钱家“人才谱”——“一诺奖、二外交家、三科学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据不完全统计,当代钱氏家族仅科学院院士国内外就有100多人,分布在50多个国家。除了“三钱”外,人们所熟知的还有钱穆、钱钟书、钱玄同、钱永健等人。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讲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家训是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训属于家庭美德的范畴。家国同构,一个家庭的家训相当于一个国家的道德标准。家训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标准,违背家训,就会遭受道德的谴责。钱氏家族的兴旺不衰,与被钱家人当成家规的《钱氏家训》有着密切关系。《钱氏家训》是钱谬的后人把其平时言行记录整理而成,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做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包括“孝于家”、“忠于国”、“兄弟相同,上下和睦”、“读经传则根底深,看史书则议论伟,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等等。在一些回忆材料中,钱伟长曾表示家训对其影响颇深。他说:“我们钱氏家族十分注意家教,有家训的指引,教育有方,故后人得益很大。”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也说过:“我们钱氏家族代代克勤克俭,对子孙要求极严,或许是受祖先家训的影响。”《钱氏家训》全篇共有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钱家正是因为有了这流传千古教人上进的家训,才有了后代人才辈出的局面。家训的传承在我国由来已久。最有名的《朱子家训》和《颜氏家训》中阐述的内容非常具体,确立的标准也很清楚。从家庭入手,通过树立良好的家训、家风,可以有助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全社会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也可以在家训、家风中得到体现。


5.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重视读书的国度。从隋大业年间开设以科举考试擢拔才俊的制度以来,不仅高门大户,便是寒门庶户,也要倾力供孩子读书,期盼学子金榜题名,以光耀门庭。可以说,绵延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是我国育才选材制度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在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方面,也居功甚伟。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材制度,也造就了千万个“书香门第”,使文化的因素在匡正家风的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文化兴家,书香不绝。它有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门第,也有可能改换一个家庭的家风。据《南史》讲:“谢氏自晋以降,雅道相传”。雅道就是一种诗书传家之道,文化树人之道,读书成才之道。谢氏的第一代叫谢瓒,当过三国时代魏国的典农中郎将。他最大的功劳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开创了谢氏家族重视书香、重视读书育人的家风。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儿子谢衡当上了“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校长,史书上称其为“硕儒”。此时,谢家的文化底蕴已经很厚实了。第三代谢鲲,是一位享誉朝野的“玄学之士”,官至豫章内史,被封为咸亭侯,是谢氏家族第一个被封候的人。他的两个弟弟也都位列“尚书”,是部长级的高官。第四代谢尚,从小就有神童之称,以后官至镇西将军、豫州刺史。其六个儿子,都是朝廷要员。其中,老三谢安,更是位极人臣,官至丞相;老五谢石,官至卫将军。而且谢安和谢石还亲自指挥了挽救东晋命运的淝水之战。此后百年中,谢氏后代还在政坛上身影时现,重臣迭出,影响深远,而且还产生了象谢灵运那样的大诗人。书香使谢家从一个平民之家、小官僚之家,仅三代便上升成为豪门大户。而且几代的书香也造就了谢氏家人的特有气质。据梁朝袁昂讲,谢家人“飒飒有一种风气”。这种风气就是谢安描述的:“外不寄傲,内有琼瑶,如彼潜鸿,拂羽云霄”。这是一种何等儒雅高贵的气质,是一种何等超凡脱俗的风度!宋代大哲学家陆九渊说:“玉之瑕终瑕,瑜终瑜,人则不然,学则瑕者瑜,不学瑜者瑕”。读书成才、文化兴家,古今中外同理。

书香不绝不仅有可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它还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读书学习,首先可以医愚。记得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没有文化的家庭是愚蠢的家庭”。愚蠢就意味着愚昧无知、混混沌沌。这样的家庭环境,这样的精神面貌,怎能走出人才?中国古语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又说:“好学则智”。只有文化的阳光才能照亮昏暗的家庭;只有知识的良药才能疗救愚昧无知的心灵,在充满文化阳光的家庭中才能走出奋发有为,气宇轩昂的人才。其次,认真读书可以医俗。明代的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说:“独有书可以医胸中俗气”。读书能把千万个沉没在低级、庸俗、浑噩泥潭中的迷茫者搭救上来,让他们变得文明、儒雅、有理想、有作为。苏联大文豪高尔基曾说过,如果不是读书,他将会永远沉沦在低级、庸俗、浑噩的庸人堆中难以自拔。他在《论文学》一书中说:“每一本书就像阶梯的一小级,每攀登一级,我就愈脱离动物而走向人”。所以,他深有体会地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英国的托·富勒也说:“知识使人变得文雅”。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在给人们展开一个又一个神奇天地的同时,也开启了人们心灵中一个又一个封闭的窗户;读书在荡涤了人们心灵中低俗污秽的同时,也在人们心灵中点燃了文明的火把。人们心灵向好的改变,也必然导致家风向优的改变。一代代书香的熏陶,一代代文化的陶冶,会使一个家族的人变得气质高雅、谈吐不凡。人们称颂的“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大约就是样板吧!


6.以德立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有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所以,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那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呢,那就会发生交叉感染。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以德立家”还要重视家庭道德体系的建设。许多保有优良家风的家族,都制定了有很强约束力的“家规”、“家训”“家约”、“家仪”、“家诫”、“家范”、“家劝”、“家语”、“家矩”、“家诰”等等,为家族制定了系统的家族道德规范。

中国人与西方人在价值观上有很明显的差异。西方人以个人为本位,而中国人则以家庭为本位。家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据地。他给家庭成员带来了居家的温馨、祥和、安全、抚慰和支撑,也带来了保家的责任和使命,甚至还带来了兴家的动力和勇气。家不仅对每个成员有浓厚的亲和力和吸引力,而且还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所以从古以来,中国就格外重视家规、家训等家族道德体系的建设。这种道德体系不仅有神圣的权威性,而且有强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从公元550年的北齐开始,到1949年的民国为止,这一千四百年间,中国总共出版的有关家训的专著,有122部。可以说举世无双。其中有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有北宋司马光的《温公家范》,有明朝吴麟征的《家诫要言》,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这些家训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家庭成员制定了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些训词内容大致有:忠贞报国、恪尽职守、敦品厚德、读书深造、克己奉公、重义守信、勤劳节俭、谦虚谨慎、勇敢坚韧、自立自强、清正廉洁、宽厚诚实、团结友爱、和睦家庭等等。这些训词由于入世很深,悟道很彻,阐理很透,所以让后代们每读每有启悟、每阅每有策警。

“以德立家”还要明确规定家庭道德的“禁区”。从西周周公旦以来流传的152则《诫子书》、《示子书》、《教子规》、《教子经》、《训子令》、《谕子书》、《敕子书》、《示儿贴》等教谕文章都显示,父辈们为了让后代品端行正,为了防止他们走上邪路,谆谆叮嘱儿孙们,要戒贪、戒骄、戒奢、戒淫、戒赌、戒恶、戒懒,近现代又增加了戒毒的训导。西周周公旦就告诫即将赴鲁国上任的儿子伯禽:“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慧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去矣,其勿以鲁国骄士矣”。北宋包拯立下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北宋倪思劝导儿孙:“俭者,君子之德”。还语重心长地指出:“奢则用不给,奢则贪求,奢则掩身,奢则破家,奢则不可训子孙”清朝何伦在《何氏家训》中谆谆叮嘱:“不可攘窃诓骗”,“不可强横健讼、斗狠逞凶及扛帮教唆,生事害人”,“不可为贪心所使,专行崚险之途”。其他如告诫子孙不涉妓院,不进赌场,远离毒品,洁身自好。先辈们以拳拳之心,庄重地给这些丑行恶习划了红线,就是为了让后辈们明辨邪正,知晓善恶,从而使后辈们不误入歧途,不败坏家风。

以德立家还要后代各辈严遵家训,严守家德,决不可弃德废训。家德家风并不具有遗传性。一经确立,需代代传承,遵循发扬。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订立了“八字三不信”的家训,其父亲曾麟书严守此训,并严格育导曾国藩等兄弟五人。以后曾家兄弟,个个都是人才。曾国藩又继承此训,并发扬光大,续立了“八本三致祥”的家训。“八本”中有“养亲以得欢心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等,“三致祥”为“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秉承父祖治家之道,严格要求曾纪泽、曾纪鸿兄弟二人,以致二人一为外交家,一为学者。其后孙辈出了曾广钧那样的诗人,曾孙辈又出了曾宝荪、曾约农那样的教育家和学者。曾家代有贤人,这与曾家代代严守家训,恪守正道关系至密。相反,许多家族的后代摒弃了家族的美德良训,或者贪污受贿,或者骄奢淫逸,或者为非作歹,或者不思进取,所以就出现了“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惨剧,出现了“名门望族”衰变成“寒门庶户”的景象。民间谚语说:“有好儿孙荒成业,无好儿孙业成荒”,就是告诫人们,一定要以德教子,以德树人,家中决不能出现“浪荡子”、“败家子”。

 

三、作答要求

1.请根据材料分析指出,时下探讨“家风”话题究竟能够传递怎样的“正面信息”?不超过150字。

2.请根据材料四,揭示出 “家规”、“家训”与“家风”三者之间的联系。不超过300字。

3.材料六强调“以德立家”,请据此材料列数出具体的中国传统“家德”,不超过200字。

4.材料五谈书香不绝与良好家风之间的关系,请据此以《家有书香风自清》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超过500字。

5.“民风是家风的延续。”请根据材料所讨论的话题,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篇幅为1000-1200字。

 

参考答案次日公布



公司简介|合作交流|支付方式|会员中心|联系我们|站点地图
地址:郴州市苏仙区人民东路36号东苑广场中艺大厦考德上教育 报名专线:0735-2152529
Copyright © 2011-2017 郴州考德上公培网 湘ICP备17009472
咨询热线:0735-2152529
H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