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德上公培1月09日全国行测天天练解析
1. C[解析]设水流的速度为Z公里/小时,因为逆流和顺流行驶的路程均为相同的两
码头间的距离,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6(12十x)=10(12-x),解得Z=3。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C。
2. D[解析]设王某做对了Z道题,因为不做或做错一道题都是倒扣2分,故王某不做
和做错的题目为(30- x)道。根据题意可列出4x-2(30-x) =96,解得x=26。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3. B[解析]设两辆汽车Z小时后相遇,公路全程的长度为s,根据题意可以列出(s/4+ s/6)x=s,解得x=2.4。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4. D[解析]设总共有Z艘船,根据题意可以列出2x十6=3x+1,解得x=5,则游客共
有2X5+6=16(人),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5. 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极值问题。若要让分得鲜花最多的人在比其他几个人分得
多的情况下分得最少,就要让另外几个人分得的鲜花尽可能多,又因为每个人分得的鲜花不能
相同,则只有让他们分得的鲜花成一个最小公差的等差数列的情况下,才能让其他人分得的鲜
花尽可能多,设分得最多鲜花的人分到Z朵鲜花,根据题意,则其他四个人分到的鲜花数量应
分别为x-I,x-2,x-3,x-4,则Z十(x-l)+(x一2)十(x- 3) + (x-4) = 21,解得x=6.2,
因为Z是整数,故Z应为6或7。
当x=6时,鲜花总数最多的情况下为6+5+4十3十2=20(朵),而题目中鲜花的总数为
21朵,不合题意;
当X=7时,鲜花总数可以满足题干中的21朵(如五个人分得的鲜花分别为7、6、4、3、1),且比当x=6时的鲜花总数最多的情况下只多一朵,可以知道分得鲜花最多的人至少应该分
得7朵鲜花。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6. B[解析]本题可以从最后一个空入手采用排除法。抵制是指阻止某些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而根据题意经济寒流已经到来了,不再是人力所能阻止的,故不选抵制;抵御是指抵挡、抵抗,和文意相符,故应选B;阻挡是指阻拦、拦住,程度不如抵御强烈,故不选;阻隔是指两地之间不能相通或不易来往,这明显和文意不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7. D[解析]首先从第三个空入手协助“帮助”和“经济增长”不搭配,因而可以首先排除A、c;再分析第一个空,“缺乏”是指没有或不够,“匮乏”是指(物资)缺乏、贫乏,程度比“缺乏”深,再结合文意,可知应选“匮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8. B[解析]“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吃什么心里都没数。”这明
显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对现实生活问题的夸张,也即“言过其实”,但这又的确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映照,第二空应填“反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9. C[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二个空入手。“促成”指推动使成功;“剌激”指推动事物,使
起积极的变化;“引发”指引起、触发;“引爆”指用发火装置使爆炸物爆炸。材料中讲的是粮食价格不断上涨通常会成为通货膨胀的直接导火索,再结合前面列出的词语含义,可知第二个空应选“引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0. D[解析]A项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元宵节;B项出自王安石的
《元日》描写的是春节;C项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的是重阳节。唯有D项没有描写节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 C[解析]“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意为:怪禽在荒漠旷野上鸣叫,日暮时分让行
人(作者)感到惊恐。这句诗文只是很直白地描述了当时的一种景象,显然没有“言外之意、弦
外之音、象外之趣”的审美旨趣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12. D[解析]文段是说洋字夹在汉字中“像吃米饭时,嚼着一粒石子似的珞牙”,是为了
说明洋字夹在汉字中不协调、让人不舒服而打的一种比方,并不是说洋字其实就是一些小石
子。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13. D[解析〕文段只是以一个留学生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介绍北京和巴黎的差异,并
没有指出两者孰优孰劣。D项说法错误。
14. B[解析]文段以一种定义的方式介绍了知识经济的涵义。A、D项包含在其涵义
中,C项题干没有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o
15. D[解析]从材料中只能推出较小的船和较大的船并列航行时,容易相撞,但并不一
定大船就会掀起巨浪进而淹没小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6. B[解析]“所有来中国旅游的人都游览天安门”是个全称肯定命题,意思是只要来
中国旅游的人,一定会游览天安门。“如果你来中国旅游,就要游览天安门”包含在“所有来中国的旅游的人都游览天安”中,故可以由其推出。而A、C、D项没有包含.“如果你来中国旅
游,就要游览天安门”,故推不出题干中的结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7. B[解析]从“长春人都是东北人”可以推出长春人是东北人的一部分,包含在东北
人里面,又“有些长春人不是干部”,则一定可以推出“有些东北人不是干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 C[解析]因为“所有步兵都是用矛的”,并且“没有人既用矛又用箭”飞故邓荣如果是
步兵的话,他用的一定是矛,而题干中邓荣用的是箭,故其一定尔是步兵,故A气项错误,C项正确;题干中只是提到“所有骑兵都是用箭的”而非“所有用箭的都是骑兵”并且只列举了步兵和骑兵两种类型,并不能排除存在第三支兵种也用箭的情形,也即B项错误;D项和B项实质上犯的是一样的错误,根据前面分析,邓荣可能是骑兵也可能是另外一种兵种,他的身份并不特定,故D项错误。本题正确选项为C。
19. C[解析]先观察前两个图形:横向看,第一图与第二图中间部分保持不变。第一个
图形的第一行变到第二个图形的第二行,第三行变到第二个图形的第一行。依此规律,第三和
第四个图形也应这么变,符合规律的为C项。
20. D[解析]每纽图形中的图一可分解为图二、图三。